太阳成集团tyc122cc(中-国)有限公司-360官方认证

中文版English
大道远行


(86)0917-2790802
传真: (86)0917-2790802


关键字:


漫笔珍珠泉

     从岐山到蔡家坡,盘旋下坡之际,必能看到碛石塬南麓的三刀岭,昔时岭上别有洞天,风物冠绝周边。曾经高高耸峙的大土墩,相传1700年前为魏将司马懿哨所,士卒日夜轮流据守,时刻窥探着渭河南岸五丈原诸葛亮兵营的一举一动,兵家之成败,春秋一梦耳。只可惜当年战马纵跃、剑戟横舞的场地,今日早已了无踪迹,徒留萋萋芳草覆盖着的黄土坡,背负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往事……毕竟是三国豪杰驻足过的土地,人物远去,声名长存,后世便谓之曰“司马台”,与之毗邻的南社头,虽系小小一村落,却因一眼泉水而名噪一时,后来竟逐步演绎成本土一大名胜-----珍珠泉。

                                                                        往事漫漫
      农历三月的周公庙,跟往年一样,一下子涌进了成百上千的善男信女,就连平日里难得瞧见个人影的碛石塬畔,此刻也变得热闹非凡起来。通往三刀岭的小道上,踏春的人、跟会赶集的人、路过珍珠泉去捧一掬解渴的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两骑青驴,一前一后,自西由东“嘚吧嘚吧”悠然而至,惹得行人纷纷驻足观望,年轻的书童牵着缰绳,不时回看着侃侃而谈的两位主人,尽管他压根什么都听不懂。驴背上,须发花白的老者兴致正浓,笑语联翩,一会说杂剧,一会聊戏曲,一会侃历史,一会骂吏治。其实,一路走来,相遇不相识的他俩并不知对方姓甚名谁,只是,气度上的不凡,学术里的共鸣,言辞中的默契,足以令他们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别的,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此番结伴而往的,除了凭吊烽火早已湮灭的司马台,便是要在这大好春光里去看看被传得神乎其神的珍珠泉了。

    南望莽莽苍苍的秦岭,游目骋怀之情顿生。趋步走过南社头,郁郁葱葱的林木深处,一泓清流潺潺流过,逶迤上行数十米,便是那一方碧透澄澈的珍珠泉了。野花散布,绿草遮道,二位索性席地对坐,命书童径取一瓢清冽甘露,一饮而尽,大呼快哉!紧接着,年龄稍长者目睹眼前美景,听着水声淙淙,鸟鸣啁啾,和风满怀,不由诗兴大发,捻着胡须信口念出:“泉兮泉兮泉泉泉”,另一位不假思索地朗声应道:“百颗珍珠倒卷帘”。此语既出,长者不禁暗暗一愣,继之满脸讶然,怔怔看着不改神色的对方,幽幽接上一句:“先生莫非康对山”?终于,仰天长啸般的一番开怀大笑之后,那人不无风趣地续上了结果:“然乎然乎然然然”。感慨、激动、开心的二人,不约而同站立起来,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为这机缘巧合的邂逅,为这文字深交数载的相逢,为这泉水映照下的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行,要庆贺,要铭记,索性就以泉水代美酒,再喝一通,再对酌一次,再畅怀豪饮一回。

    至于后来他们还在珍珠泉边吟咏了多少诗赋词章,我们已无处寻觅,典籍也未见著录,唯有这首通俗易懂,畅达易传的七言古风被口口相诵到今天,虽为即兴而成,仓促之作,但入情入景,有情有味,妇孺都能读出其中之意趣,士子也叹服其情趣与才思。区区28字,亦为名不见经传的珍珠泉做了一次免费广告……

    这两位儒雅之士,便是明代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康海与王九思。一位状元,一位翰林,身份尊贵,经纶满腹。他们同为赫赫“前七子”之成员,均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被罢黜,接连返乡休养,遍览秦中风光,终日诗书自娱。康海是东府武功人氏,字德涵,号对山,亦称“对山先生”,少而敏慧,27岁便举弘治壬戌科(1502年)殿试一甲第一,也正是这一年的秋季,才高中殿元半年的康海,便应岐山知县江玠之约,写下洋洋洒洒五百余字的《岐山周太师庙泉记》,把个润德泉的荣枯原委交代得既客观又周详。岐人仰慕康状元身份,素知其文笔超群,而康海对周公庙一直心存敬畏,多次写下长诗、七律、五律等,表达对元圣的无限尊崇。比康海功名早一科的江知县,天府之国巴县人,是个干吏,明孝宗己未(1499年)进士,中试翌年便分发周原圣地当了父母官,政绩颇佳,官声极好,难怪康氏在文中都赞许他“惟江氏能不失天子命官之意,利之所在,壹是为民致之”。有了状元的褒奖,江知县仕途顺达,十几年间,扶摇直上,先后做了南京刑部郎中、贵州布政司左参议、陕西参政。

    也是缘于彼此都对岐山这一份发自内心的深深情结,江玠跟康海成了朋友,看到状元对凤凰山下这一股润德清泉如此眷爱,便向他极力推介风光更胜一筹的三刀岭畔的珍珠泉。

    他知道,康海会喜欢珍珠泉。

    他坚信,康海会再次为岐山留下一笔浓墨华彩。

    他清楚,美丽的珍珠泉一定会因状元的造访而众所周知并名垂后世。

    康状元一心想来珍珠泉走一走,转一转,只是这个出游计划,因接下来数十年间的繁冗政务与零星琐事羁绊,被搁置了一次又一次。

    这一回,他来了,他是在褪去官服,交了差使,身心完全轻松的状态下,怡然自得地开启了他久久神往的西行之旅。拜谒了周公庙,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他便急急南下,奔赴多年以来魂牵梦萦的珍珠泉。半道上,他遇到了相见不相识的户县王九思。长他七岁的这位渼陂先生,早他六年就登了皇榜,文名鹊起在士林,直声闻达于朝野,只恨无缘结交,未料此行居然收获到这个意外的惊喜。

    珍珠泉的这次同行深谈,使得他们的交情迅速升温,日后往来逐渐密切,并携手完成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文艺作品,杂剧《中山狼》便是其中的名篇。当然,这是后话。

    珍珠泉,见证了先贤的一段交往,是他们二位生命中的福地!

    珠玉滚滚

    知了声声里,泉水静静流。

    一群血气方刚的青年们正在树荫下唱着歌,喊着口号,痛说着当前的民族存亡与家国前途。

    脚下的珍珠泉,不停涌动着向上直窜,似乎比往日更旺盛,更欢腾了。尽管千里之外的隆隆炮声谁也倾听不到,但大伙此刻的激昂陈词一如这翻滚的泉眼,怎么也按捺不住,半天也平静不下来!

    带领他们的,是一位表情凝重的中年教师。这个暑假,大家都在为前线的战事所担忧,谁也没有心情在这个假期里闷头学业或者外出游玩,大家合计着该有所作为,有所行动了。

    他们找到了小学时候的校长----他们无比信赖的雷星阶老师。在这些学生的心目中,雷先生就是他们渴望光明、向往革命的人生导师,这个从旧社会成长起来的老夫子,身上没有一点八股气,他为自己的学生上街游行而鼓掌加油,他为散发传单的孩子高呼赞赏,他在挥笔写下“土地有方绝属我,山河一寸不让人”的铿锵豪语后,诘责那些抱着书本不放的青年,他骂道:“为师者,宁可拿枪,也不捉笔,对你们,不求彬彬文雅士,但望堂堂乱世才”!

    学生们震撼又振奋,虽然不能确定老师是否中共地下党员,真实的身份是什么,但是,他们早已经从先前的课堂上切身感受到雷先生的开明与包容了。

    雷先生给他们讲述珍珠泉边状元康海巧遇大文豪王九思的故事依旧历历在目,那首朗朗上口的七言诗他们每个人都会背诵。他们钦佩先生的博古通今,折服先生能将古人轻松愉悦的一次聚会与满目疮痍的现实结合起来。

    先生说,你们以为他们二位只是来游珍珠泉吗?非也!他们是天子门生,京畿省府、三山五岳,啥样的景致没看过?什么地方没有去过?

    先生还说,你们觉得他们只是随口对几句诗,聊几句天吗?非也!他们是正人君子,心忧天下,关注苍生,面对着民不聊生的百姓,怎会无动于衷?

    先生又说,你们看这珍珠泉,它虽然是一眼细流,动静也不大,气势也不显,可是他日日流,月月流,岁岁年年,不舍昼夜,多像我们每个人身上绵绵不息的血脉啊……

    先生也说,我们不能输于古人,他们尚在这珍珠泉边有所感,有所思,你们是未来的希望,有文化,有知识,更应该有一腔热忱,有一股珍珠泉里珠玉滚滚、喷薄向前的劲头……

    好在这帮青春学子是有骨气的,是有血性的,他们没有辜负老师的殷殷厚望,后毅然离家而弃笔从戎,或投身疆场屡立战功,或矢志科研安邦强国,短短十余载之后,便一个个成长为新中国各条战线的领导骨干。

    许多年以后,当年迈的祖父无数次回忆起当日与恩师在珍珠泉边那一番激情滂湃的陈词时,仍激动不已,泪光盈盈,反反复复地喃喃自语:雷先生,珍珠泉;珍珠泉,雷先生!……

    甘泉汩汩

    时光在前行,岁月在变迁。曾经的珍珠泉,已被我们渐渐淡忘了。不过这个淡忘,只是很短暂,很模糊的一段历程。谁也不能把它从脑海里真正地抹掉,有幸去过珍珠泉的人,定然会对它念念不忘。

    那泉中一团团大若龙眼的水泡,银光闪闪,晶明通透,滴溜溜往上冒,恰似一个个圆润的珍珠,挤在一处,足有数百颗,由清澈见底的深潭底部泛涌直上,及近水面时,又迅疾向四周散开,仿若正在张开的一片片荷叶,此处一团刚落,那边一股又起,整个池子里一时间满是珠玉,如此竞相滚动,即起即消,循环往复,难怪状元惊叹“百颗珍珠倒卷帘”!这也就不难理解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古往今来,居然会惹得无数有头有脸的人物慕名前来……

    泉眼无声溪细流,几多忧乐注心头。似水华年,倏然流逝。一季季的春花秋月中,一脉澄净的泉水中,淘换出了多少代荣枯兴替的故事,喷涌出多少次令人感伤怀恋的绝响,又有谁能说得清啊?伫立在泉边,物我两相忘,水心云影,幽思自来。珍珠泉,须得用心去聆听,去感知,才能走进它前世今生的内心。人在它的面前,何其渺小,何其微弱,仿若脚下土塄上茂密浓厚的层层野草,一茬青,一茬黄,红尘中的过客而已!

    甘泉汩汩,流淌在蔡家坡的塬头,流淌在三刀岭的村头,一代代人陪伴它出生、成长、老去,它依然在默默地流淌着。随着自身环境跟地域特征的不断变化,它作为一道别样景致的现象被人一天天弱化,而甘甜若饴的口感却让人怀恋的情愫日益强烈,怎样让这清凌凌的泉水进入附近的每一家每一户,融入到每个人的饭碗里,让更多的人分享珍珠泉的馈赠,这,引起了我们很多人的深思与筹谋……

    是啊,总不能让这一湾湛湛清流付诸东流,白白浪费了水质如此纯净的大好资源啊!水管部门终于意识到珍珠泉是一个巨大宝藏,贮存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一定要使它的能量最大程度地发挥,惠及一方,造福一方。珍珠泉,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新世纪里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

    如今,车过南社头,在原来珍珠泉旧址-----岐蔡公路北侧一隅,“珍珠泉供水管理站”几个红艳艳的大字迎着金灿灿阳光,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再次走近它,已全然不能领略到从前文字里的唯美画面,但是我们却欣喜地了解到,珍珠泉的水,现在已经通过供水系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三刀岭、东堡子等附近村庄,满足着大家的日常用度。而泉址所在的南社头,村民在自家院落里只须轻轻拧开水龙头,就能饮用到甘甜的泉水,且能享受因水源自足自给而带来的水费蠲免的好政策。即便这样,还是有一部分用不完的水会并入大网,继续供给着邻近村民和蔡家坡城区居民的生活需求……

    饮水必当思源,过往自当铭念,品味着泉水的人们,还能否记得曾经的那些人和事?无数次涤荡着我们心灵的一泉水,而今又将长久地奔涌在我们的身体里……..

    珍珠泉,风靡一时的景象虽则自此消失,然而穿越时空的层层云烟,踩着前人走过的串串足迹,我们还是能窥望到风光萧条背后的一抹残迹,回想起当年天然胜境中的一些逸闻趣谈。记住珍珠泉吧,那是滋养我们记忆的一汪活泉啊!

                        ----本文原载2018年11月21日《宝鸡日报》

(作者王英辉,陕西岐山人, 16岁开始发表文章,迄今已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篇(首),多次获奖。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职工作协理事,宝鸡文学网站站长。宝鸡市第11届青联委员。)



[关闭页面]    [回到顶端]